登录客服
使用财视扫码登陆 中金二维码

下次自动登录

登录
忘记密码?立即注册

其它账号登录:新浪QQ微信

手机网
精华推荐 财经号
博客 直播

第六感觉:下周A股会选择突破方向吗?

调整是为下一波反攻蓄势!防范下周加速回落!

大盘的回落只是小插曲!千金难买“牛”回头

三大原因引发大跌 低点在哪里市场调整的一大诱因

热点前瞻:算力+氢能源+AI电脑+超清视频

周五早间市场信息横盘蓄势,突破是大势所趋

股市早8点丨重磅!小作文求证有重磅!

  • 徐小明 天赢居 寒江钓客 洛阳上官 幽兰行天下
  • 老孙头谈股 秦国安 龍哥论市 蒋律 股海潜蛟
  • 山东虎子 牛家庄 孔明看市 A炼金师 先知窝窝
  • 灵枝 旗帜先明 短线高手 牛传千股 龙头1988
  • 鸿牛 短线王 律动天成 海西一狼 五域论湛
  • 狗蛋 李博文 波段龙一 股市猎枪 涨停板老黄
  • MORE图说财经

    增强小微企业信贷融资获得感

    2024-03-23 09:24:02 来源:经济日报
      

      良好的信贷融资环境不仅能够有效解决企业的资金缺口问题,更是推动科技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力量。随着金融在服务实体经济中地位作用的不断提升,信贷融资已突破传统意义下简单的资金借贷关系范畴,成为企业乃至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助推力量。

      

      小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就业、稳增长、保民生、谋创新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小微企业自身规模小、竞争力弱、抗风险能力差等一系列问题,其资金需求与以银行为主的传统信贷供给之间仍存在较大的时间与额度的错配。从全球视角看,以银行为主的信贷融资模式在服务小微企业方面仍面临诸多难点痛点,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小微企业融资质效持续提升。

      

      近年来,我国围绕缓解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有力举措、进行了一系列有效改革,提升了以银行为主体的信贷服务质效,有效缓解了小微企业的融资“老大难”问题。宏观政策层面,提高货币政策精准性与财政政策的力度与效度,加强落实减税降费举措;微观市场层面,国内银行积极顺应金融科技发展趋势,持续推动业务流程优化、创新业务服务模式,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有效性与精准度。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末,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9.06万亿元,同比增长23.27%,较各项贷款增速高13.13个百分点。2023年,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4.78%,同比下降0.47个百分点。

      

      信贷服务存量优化的同时,增量市场也在持续发力。随着全面注册制铺开,资本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化为小微企业拓宽了直接融资渠道。总体上看,随着精准聚焦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的效率提升、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增强,我国民营经济活力与动力显著提升,企业信心稳步增强。

      

      但也应该看到,由于我国融资担保、抵质押品管理等机制尚不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尚不完善,银企信息不对称,数字化手段应用不足,多元化的产品、市场和服务体系未完全建立,我国金融体制机制在服务小微企业方面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未来,需要进一步优化金融服务供给,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信用担保机制与金融科技应用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提升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信贷融资的获得感。

      

      首先是增强宏观政策引导效能,笃行普惠金融方向。在保持政策稳定性、连续性的同时,不断创新金融制度供给,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力度。同时,综合运用司法、行政等多种手段,优化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软环境”建设,落实、落细各项减税降费政策,确保资金精准流向重点领域。

      

      其次是完善信用体系建设,夯实普惠金融基础。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信用监管。建立事前信用承诺、事中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事后信用惩戒的监管机制,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银企信息不对称、信用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突出问题导向,根据企业发展阶段,在授信、期限、额度、模式上进行差异化设计,丰富银行信贷产品供给,有效满足不同规模企业的贷款需求。

      

      此外,要丰富“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稳步推动普惠金融服务“增量”发展。在进一步推进银行等金融机构数字化改造、深化其业务流程和管理架构改革的基础上,强化金融机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技术应用的能力,使其聚焦小微企业多元融资需求,提供更加丰富、精准化、专业化的服务。同时,加强金融机构风控能力建设,对接先进监管标准,不断完善数据安全管理架构,加强数据保护,提高内部合规要求,同步加强事后监管与风险补偿,保障数据资源健康安全的应用环境,以银行业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助力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作者系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田轩)

    热门搜索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