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客服
使用财视扫码登陆 中金二维码

下次自动登录

登录
忘记密码?立即注册

其它账号登录:新浪QQ微信

手机网
精华推荐 财经号
博客 直播

股心:关键节点临近,注意行情的不进则退

A股为何又涨不动了呢?缓速震荡调整中!

大盘围3100点关口而未攻!3月21日市场最强热点

有必要全面暂停量化了阴阳交错,继续等攻3100!

周四早间市场信息美利率不变并暗示降三次息!

股市早8点丨必看:劲爆!狂欢!雄起!

热点前瞻:Kimi概念+存储器+AI应用+知识产权

  • 徐小明 天赢居 寒江钓客 洛阳上官 幽兰行天下
  • 老孙头谈股 秦国安 龍哥论市 蒋律 股海潜蛟
  • 山东虎子 牛家庄 孔明看市 A炼金师 先知窝窝
  • 灵枝 旗帜先明 短线高手 牛传千股 龙头1988
  • 鸿牛 短线王 律动天成 海西一狼 五域论湛
  • 狗蛋 李博文 波段龙一 股市猎枪 涨停板老黄
  • MORE图说财经

    “南向通”高息存款靠谱吗

    2024-03-22 08:15:30 来源:中国经济网 已入驻财经号
      

      利率高达10%的存款产品能不能买?近期,“南向通”高息存款产品引发广泛关注。随着新修订的《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实施细则》发布,“跨境理财通2.0”版本启动。目前,多家“跨境理财通”试点参与银行纷纷推出相关优惠产品,其中一种名为“南向通”的理财方式,以其高达10%的存款利息吸引了大批投资者的关注,并且带动了开户热潮。

      

      “跨境理财通”业务是指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和港澳投资者通过区内金融机构体系建立的闭环式资金管道,跨境投资对方金融机构销售的合资格投资产品,分为“北向通”和“南向通”。通过“南向通”,符合条件的投资者可以在港澳销售银行开立个人投资账户,通过闭环式资金管道汇出资金购买港澳销售银行销售的投资产品。

      

      例如,中国工商银行(亚洲)发布信息显示,符合资格客户于2024年2月26日起至2024年3月31日止,以“跨境理财通南向通”账户办理1个月或3个月的人民币/港元/美元定期存款,可享特惠年利率。其中,人民币5000元或以上的1个月定期存款利率为6%,3个月为5%;港元1000元或以上的1个月定期存款利率为9%,3个月为6%;美元1000元或以上的1个月定期存款利率则高达10%,3个月为7%。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在香港地区出现的超高利率存款产品并非面向所有客户,绝大部分都仅限“跨境理财通南向通”客户申请,而且这是相关银行推出的短期促销措施,并不具有普遍性。此外,多家银行在公告中设定了活动期限,多为1个月左右。据记者了解,投资者在优惠期内购买产品,才能享受较高利率。

      

      为何“南向通”产品的存款利率如此之高?博通咨询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蓬博表示,一方面,香港实行联系汇率制度,港元与美元挂钩,近期的高利率受美元持续加息影响;另一方面,高利率也可以吸引更多内地居民购买其理财产品。

      

      “南向通”为内地投资者提供了更丰富的投资选择和较高的投资收益,但其开通门槛较高。为了保障市场的稳定和投资者的权益,“南向通”设置了一定的限制条件。

      

      以开户条件为例,投资者需要具备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和肇庆)的户籍,或者在这9个城市连续缴纳社保或个人所得税满2年,并且需要亲自去以上9个城市的指定网点开户。同时,还需要具有2年以上投资经历,且满足最近3个月家庭金融净资产月末余额不低于100万元人民币,或者最近3个月家庭金融资产月末余额不低于200万元人民币,或者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万元人民币。此外,符合资格的“南向通”投资者目前也只能选择在一家银行开通账户,不可以同时拥有多家银行的“跨境理财通”账户。

      

      然而,“南向通”如此多的限制条件并未影响其市场热度,诱人的存款利息和广阔的投资前景仍然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的关注。一位银行客户经理告诉记者,近期已经有不少人在咨询和办理“南向通”业务,希望能够抓住这一投资机会。

      

      但不少专家提醒,投资者在选择“南向通”时应多了解产品特点,谨慎选择。有专家表示,跨境存款需要注意汇率风险,避免因汇率波动遭受损失。招联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表示,目前,内地和港澳的金融市场、金融制度和金融产品差异较大。无论是内地还是港澳投资者,都应该多了解内地和港澳的金融市场、制度和产品,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投资能力、需求和风险偏好进行理性投资。特别是内地投资者,对港澳金融市场的制度和风险要有充分了解和预期。同时,金融管理部门也需坚持合格投资者机制安排,妥善保护好投资者合法权益。 本报记者 勾明扬

    热门搜索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