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银保监局:3.39亿元经营贷消费贷被挪用至楼市
2021-04-08 21:49:15
来源:科技金融在线
作者:佚名
关注中金在线:
-
-
扫描二维码
关注√
中金在线微信
在线咨询:
-
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原标题:上海银保监局:3.39亿元经营贷消费贷被挪用至楼市
自3月1日开始,上海银保监局选取辖内16家银行开展了经营贷、消费贷违规流入房市专项稽核调查。截至目前,本次监管稽核调查已发现123笔、3.39亿元经营贷和消费贷涉嫌被挪用于房地产市场。
继广东、北京之后,近期,上海银保监局也组织辖内商业银行开展个人住房信贷管理专项自查,并进行了监管稽核调查。
据了解,自3月1日开始,上海银保监局选取辖内16家银行开展了经营贷、消费贷违规流入房市专项稽核调查。截至目前,本次监管稽核调查已发现123笔、3.39亿元经营贷和消费贷涉嫌被挪用于房地产市场,同时还发现部分银行首套房认定不准确、数据填报不规范以及外部“助贷”机构违规问题突出等情况。
上海银保监局表示,通过稽核调查,发现六类典型违规案例,包括:个人经营贷款违规用于支付购房首付款;企业经营贷违规用于支付购房款;消费贷违规用于本行住房贷款首付款;部分空壳公司集中作为受托支付交易对手,接收多笔个人经营贷款,部分贷款资金涉嫌回流至借款人并用于购房;房产企业违规向购房客户提供首付资金;小额贷款公司贷款用于购房认筹。
多地通报经营贷违规挪用情况
今年以来,严查经营贷、消费贷违规流入楼市成为监管重要目标之一。监管方面,银保监会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通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切实加强经营用途贷款“三查”,落实好各项授信审批要求,不得向无实际经营的空壳企业发放经营用途贷款。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对经营用途贷款需求进行穿透式、实质性审核,要根据借款人实际经营需求合理确定授信总额,与企业年度经营收入、资金流水等实际经营情况相匹配。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做好经营用途贷款期限管理,根据借款人实际需求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对期限超过3年的经营用途贷款,要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
此前,已有多地银保监部门开展自查和监管稽查,相继公布辖内经营贷违规挪用至楼市的情况。
早在年初,广东银保监局和央行广州分行发布消息称,截至3月16日,广东辖内(不含深圳)银行机构已完成个人经营性贷款自查的银行网点共4501个,排查个人经营性贷款5678亿元、个人消费贷款2165亿元,发现涉嫌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的问题贷款金额2.77亿元、920户,其中广州地区银行机构自查发现涉嫌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的问题贷款金额1.47亿元、305户。
随后,深圳银保监局与央行深圳中心支行联合发布《关于辖内银行经营贷有关问题的通报》称,针对深圳辖内中资银行对15.4万笔、1771.73亿元经营贷业务进行全面排查,选取6家银行集中开展现场检查,检查覆盖率近50%。责令相关银行立查立改,提前收回21笔、5180万元涉嫌违规贷款,叫停风险隐患较大的业务,处罚违规机构4家,处罚问责违规责任人14人次,处罚金额合计575万元。值得一提的是,深圳《通报》文件披露了三起典型案例,揭露了经营贷等信贷资金违规进入楼市的常见“套路”,涉及平安银行深圳分行、深圳农村商业银行光明支行。《通报》指出,针对典型案例,已责令相关银行立即整改,限期收回违规贷款,并对相关责任人员严肃问责。
此外,北京银保监局公布数据显示,辖内银行对2020年下半年以来发放的个人经营性贷款等业务合规性开展自查,自查发现涉嫌违规流入北京房地产市场的个人经营性贷款金额约3.4亿元,约占经营贷自查业务总量的0.35%,其中部分涉及银行办理业务不审慎,部分涉及借款人刻意规避审查。在银行自查基础上,北京银保监局还会同相关部门选取重点机构进一步开展了专项核查,已发现涉嫌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信贷资金约3000万元。
5家银行部分指标超过上限
去年12月,央行、银保监会曾发布《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设定房地产“三条红线”融资新规,中资大型银行(第一档)、中资中型银行(第二档)的房地产贷款占比上限分别为40%、27.5%;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上限分别为32.5%、20%。
近期,上市银行集中发布2020年年报。根据统计,在14家已发布2020年年报的国有大行和股份行中,建设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等5家银行的部分指标超过上限。
具体来看,在国有大行中,建设银行、邮储银行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占比分别为34.73%、34%,已超过监管规定的32.5%上限标准。而在股份行中,招商银行的房地产贷款占比以及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占比分别为33.12%和25.35%,兴业银行的房地产贷款占比以及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占比分别为34.56%和26.55%,均超过监管规定的32.5%和20%。此外,中信银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占比为20.48%,超过监管规定的20%。
热门搜索
为您推荐